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8-22 01:32:19 点击量:
平博体育,平博真人,平博棋牌,平博彩票,平博电竞,平博百家乐,平博游戏,平博体育官方网站,平博体育网址,平博体育app,平博app下载,平博投注,平博,平博官方网站,平博最新入口,平博赛事,平博足球
起因是,7月下旬的时候,河南信阳的牛先生举报他们虚假招生:因为,信阳市衡水高级中学2022年招生的时候就承诺家长说,如果孩子中考成绩满360分,三年后高考不过本科线万元。结果现在,牛先生的孩子高考没有过本科线,学校却和他们玩文字游戏,说牛先生的孩子当初中考的分数如果去掉体育分和实验分的线分,所以不能退他钱!
但牛先生表示,当初的那个抖音宣传视频也根本没有明确提出这样一个条件啊!而且私底下也没有人告诉自己这个事啊!
随后,学校一个负责说明情况的张老师称,2022年,衡水博育集团派遣一个负责招生的女副校长设立招生办进行前期招生宣传,招生副校长为了业绩,在没报集团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发布了该公告。后被信阳市教体局发现,于是就对她做出严肃处理:并立即停止了违规招生宣传;还撤销了招生办;而那些提前收取的报名费也都立即全部退回了,并且当面告知了家长和学生,说那些承诺都是属于违规宣传,是无效的!那个副校长也被解聘了!
而对于学校的这个解释,牛先生表示一脸懵逼,他说,“当年根本就没有人通知我们去退费啊!也没有人给我们解释啊!谁解释了?!”
而那个负责情况说明的张老师说,对于学校当年的那个退费情况,当时他自己其实并不在学校,也不清楚有没有具体的影像或文字记录。
反正,学校说,当初那只是口头承诺又没写进合同,而且抖音视频已经下架了,家长也难以取证,而校方说当年通知过退费现在也拿不出记录。家长你能把我怎么着呢?
不过这一次,监管部门终于介入了,8月16日,这个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赶紧发布了一份“致歉声明”称:2022年建校初期,因学校管理疏漏,招生负责人擅自发布了包含“高考不过本科线万元”的承诺。这一行为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更误导了学生及家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学校深表歉意。我们深知,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决于自身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培育,任何外部承诺都无法替代这一成长规律。学校高度重视家长们的关切与诉求,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耐心细致地与相关家长沟通解释,并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后续事宜,力求妥善处理纠纷。
看到这样的道歉信,评论区有人说:你看人家的道歉多真诚啊!这不就是个招生失误的事嘛!以后规范一点大家就能放心啦!
我不知道评论区这个人和学校是不是共享着一条裤衩。请问这样的道歉哪里看得出一点真诚呢?他们如果是真诚道歉的话,在监管部门没有介入之前,他们为什么是在不停的甩锅搪塞玩文字游戏呢?
当初,学校明明就是以“升学保障”为噱头哄骗家长把孩子送进来的,现在却试图洗脑家长说“成绩取决于自身努力”。明明是学校没有履行承诺虚假宣传,现在却说“力求妥善处理纠纷”,说得好像是家长在闹事一样!
要知道,2022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被当地教体局查出他们的承诺是违规的,可为什么他们虽然没有证据,但就是嘴硬,一开始非要说费用当年已经退回了!而等到监管部门介入后又迅速滑跪说要妥善解决纠纷呢? 他们这是叫真诚?还是叫不见棺材不死心呢?
而且,2022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被教体局通报要求该校“停止招生、退还费用”,但他们仍然打着“衡水模式”的旗号向孩子们收取高昂的学费并继续招揽学生直至案发!
据官网介绍,信阳衡水高级中学是由衡水博育教育集团运营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封闭式管理的民办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采用衡水模式管理、衡水名师和“传帮带”青年教师进行执教。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校的操作就是非常典型的,以一个大旗来吸引生源,然后以口头承诺来规避责任,最终再试图用监管漏洞完成金蝉脱壳的一个骗局。
而这样的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而且,他们还真的吸引了很多的学生,这个学校还正常运转起来了,本质原因是因为,在这里面的所有人都相信,教育只不过就是一场交易。所有人把一项育人的事业,变成了“拿钱换分”的生意。而孩子只不过就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而已。
在这个“高考不过线万”的承诺里,所有人肚子里都在计算一种“投入产出比”:
学校不在专注于教书育人,而是把教育当成了一场赌博!他们用一个口头承诺赌中考资质还不错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如果赌赢了,那就把2万块钱揣进兜里,如果赌输了,就耍无赖。但很不幸,他们这次碰到了一个喜欢较真的家长。
而这个骗局里的家长,他们本质上也并不是在关心孩子,他们花钱只不过是给自己的焦虑买一份“升学保险”而已。如今,孩子的成绩意外死亡了,那么当年的投入也能给家长减少一部分损失。
而这里面最可怜的就是学生,他们是学校的赌注,也是家长的期货。孩子们的青春被他们明码标价!换取学校的KPI,治疗家长的焦虑。教育的神圣性被金钱和数字拆解成了冰冷的商业话术。
而讽刺的是,这种“保过承诺”并不是个例。从早教班的“智商税”到高中的“保过费”,从培训机构的“包过班”到国际学校的“爬藤套餐”,你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早就已经从一项“育人事业”异化成了一种“结果买卖”。而这个事件当中的“衡水模式”,不过是把河北衡水的应试工厂,变成了可以全国复制的“教育”,把“军事化管理”“升学奇迹”变成了加盟模式,而“保过承诺”只不过是一种引流手段而已。而这已经不是教育,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场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
而河南信阳衡水高级中学的“不过本科线万”承诺,肯定不是某个招生负责人“没有经过授权擅自发布”的偶然失误。这个闹剧其实就是教育产业化毒瘤的某种典型症状而已。
而追溯起来,这个教育产业化的魔盒被打开的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候,我们为了弥补经费短缺,扩大教育供给,所以通过学校创收、经营、转制等手段来追求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这是一种“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但资本的逐利性让教育的公益属性逐渐变得失守:
90年代末:高校扩招+民办高校崛起,“上学收各种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但那个时候教育“育人”的底色还在;
21世纪初:培训机构井喷,“奥数班”“雅思班”的出现把教育逐渐变成了一种“技能培训”,而老师的角色也就从原先崇高的奉献者角色慢慢变成了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服务人员的角色;
而近十年:“衡水模式”在全国像病毒一样被复制,“高考工厂”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保过承诺”这类操作,不过是教育产业化的终极堕落的表现,它赤裸裸的告诉世人,我们不是在做教育不是在“教知识”,而只是给家长贩卖一种结果而已,而培育人才也根本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有一个,就是“赚快钱”!
而更危险的是,这种“拿钱换分”的思想,正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踏实做教育的学校,拼不过“敢承诺”的营销派;重视素养的校长,干不过“搞应试”的投机者;深耕课堂的老师,比不过“玩话术”的招生办。于是,在现如今的教育生态里,到处充满了一些“逐利的聪明人”,而那些真正“做教育”的傻瓜,就只能被挤出教育这个赛道。
而通过今天这个荒诞的教育异化的标本,我们可以看到的,其实是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教育产业化的这几十年里,我们的教育是怎样被资本、政绩、焦虑不断裹挟蹂躏后变得畸形扭曲的: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民办教育市场化后,资本涌入的第一步,就是把“办学”包装成一种“项目”。从师资到广告,从升学率到退费承诺,教育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被标上价格:老师于是变成了一种“人力成本”,所以老师们的工资一定要控制在“利润红线”之内;而广告是“获客投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精准收割家长的焦虑;而升学率是“投资回报率”,要靠“赌概率”“造神话”来进行维持。于是,教育就这样成了一场“现金流的生意”。
而当学校管理层的KPI从“培养多少人才”变成“招多少学生、赚多少利润”的时候,“退费承诺”不过是“先圈钱再赌概率”的金融游戏罢了。
而至于说为什么这类“保过承诺”的赌博游戏能野蛮生长?其实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某些地方把“升学率”当成教育政绩的KPI。所以引进“衡水模式”,本质上就是引进了某种“升学神话”,只要能出成绩,当地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家长投诉,等到纸包不住火,才想起“依法治校”。而这种对短期政绩的追求,使得教育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真空地带。资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政策的模糊性和监管的滞后性,将教育异化为纯粹的商业行为。
而家长们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的裹挟下,即便明知“保过承诺”可能存在风险,但也愿意抱着一丝希望投入重金,生怕错过任何可能让孩子“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这种集体性的焦虑,又进一步刺激了资本的扩张欲望,形成了“焦虑—投入—资本扩张—制造更多焦虑”的恶性循环。而家长们在这场看似为孩子未来的豪赌中,往往最终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资本盛宴中的一块垫脚石。
而最可怕的是,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观——当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分数,当成长的价值被简化为升学率的数字,孩子们又如何能理解知识的魅力、探索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当教育彻底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政绩考核的数字、焦虑情绪的出口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教育本应有的温度与深度,更是一代孩子全面发展的可能。那些被压缩的课间十分钟、被侵占的艺术体育课时、被忽视的心理健康关怀,这都在无声地引导孩子们离着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方向上越走越偏。
所以,当我在今天看到这种“承诺高考不过线万元”的闹剧的时候,我无比的怀念的是那些“真正做教育的傻瓜”。但是,那样一些愿意尊重与滋养每个生命独特的价值,愿意用耐心和智慧守护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的“傻瓜”,还能不能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呢?我不知道。我只能一声叹息。